海尔集团:“人单合一”创新管理模式先行者
发布者:互联网兴起之初,海尔集团救致力于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向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型企业的转变,目前已成功转型。自2005年9月第一次提出“人单合一”概念,经过12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探索与迭代,海尔将“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升级为“人单合一2.0——共创共赢生态圈模式”,激发了每个人的创造活力,创出了新的管理模式。总结海尔做法,对于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背景
用户需求导向牵引企业智能制造战略转型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放大了用户话语权,推动企业深化以用户需求、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战略调整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企业需要通过互联技术的应用,将碎片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与智能化、透明化的制造体系高效对接,实现生产制造与终端消费者之间互联、去中间化、去中介化,从而创造出最佳用户体验,进而驱动工业生产方式智能化、柔性化变革,重塑产业生态链和价值链。
管理模式创新成为大企业“双创”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时代,如何最大程度激活员工创新力、创造力,重构企业运作的基本单元,重建企业内部运营机制,成为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变革的核心要义。大型制造企业在建设“双创”平台过程中,需要通过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创新,充分挖掘释放企业内部“众”部门、“众”环节、“众”员工的创业创新潜力,实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资源的自组织、自配置、自决策和自优化,推动企业向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创新型组织转型。
互联网“双创”平台是掌握产业生态系统主导权的重要支点
互联网“双创”平台开放、共享、协同、去中心化的特征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使得创新要素的汇聚更加迅速,使得市场运行、需求响应更加网络化、全球化和快捷化,已成为企业构建产业生态的重要支点。制造企业向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演进已是大势所趋,企业的创新资源也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扩展到了基于平台所形成的整个创新生态圈。例如,GE、西门子等跨国巨头积极打造Predix、MindSphere等平台,聚集了全球上百万名开发者,形成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价值链延伸,创造了巨型产业生态系统。
二、案例介绍
2005年9月,海尔集团提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员工第一、用户核心,推动内部员工与外部用户实现零距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人单合一”模式的内涵、路径均在不断升级。内涵方面,由最初强调员工和用户双赢的二元发展模式,升级为打造基于平台、攸关各方、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路径上,由最初聚焦员工和用户的“端到端,零距离”,推动“去中心化”、 “分布式”等管理要素变革,升级为通过“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路径,实现“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的组织管理模式创新。
目前,海尔平台上已经有1400多个创业项目正在运转,超过100个“创业小微”年营收过亿元,41个小微引入风投,其中16个小微估值过亿元,具备创业板上市资格,直接和间接创造了160万个就业机会。
企业平台化。目前,海尔将研发、物流、文化、房地产等不同业务板块打造成一个个子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海尔一边聚集用户需求,一边连接供应商资源和解决方案,形成创新生态系统,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以研发为例,海尔的开放式研发平台可以调配全球10万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海尔只需将自己的研发需求放到这个平台上,就可以坐等科研资源找上门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海尔的研发资源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扩展到了基于平台所形成的整个创新生态圈。
员工创客化。海尔颠覆了传统企业体制,压缩中间管理层级,将企业从“金字塔”式科层组织重塑为以“创业小微”为基本单元的节点组织,员工从被动接受指令的执行者变为主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创客和动态合伙人。变革后,海尔员工分为“平台主”、 “小微主”和“创客”三类,平台主是平台管理者,小微主是创业小微的负责人,创客是“创业小微”的员工。创业小微作为企业基本单元,是独立运营主体,享有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经过体制重塑和人员分流,海尔集团在册人员比最高峰时减少了45%。
用户个性化。海尔鼓励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例如环形出风口的天樽空调、靓丽的水晶洗衣机都是在网上和用户互动所产生的产品创新。海尔小微通过“和用户零距离”交互获得订单,用户可以提出特殊需求,在生产环节通过柔性制造、物联网等手段实现用户生产可观、物流可溯,确保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定制产品。以交互锁定用户需求,以电子交易完成费用支付,以物流配送实现最终交付,进而实现用户由单纯的购买者变成了全流程个性化定制的参与者。
三、简评
海尔“人单合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的创新之举。海尔推出“人单合一”,实际上是借助互联网推动企业从科层制向自组织转变、从管控型组织向创业孵化平台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员工知识获取、工具使用、创新创业的方式和能力,通过共享创新资源、优化供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推动开放普惠等方式深刻改变着生产关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组织管理模式和收入分配机制。
海尔“人单合一”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海尔“人单合一”是制造业与互联网在发展理念、技术产业、生产体系、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实现了供需信息透明化和消费者深度参与,促进了企业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助于企业高效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快生产方式向协同化、定制化、服务化转变,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海尔“人单合一”是大企业“双创”的典型实践。海尔利用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条件、较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人单合一”,对于当前全国推进大企业“双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建议借鉴海尔经验,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平台,完善科技评价、业绩考核、股权激励等机制,集聚、共享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探索基于平台的众包研发、协同制造等新模式,营造鼓励员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的创业创新环境。同时,鼓励大型制造企业面向行业和全社会开放平台资源,发展专业咨询、人才培训、检验检测、投融资等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吸引汇聚创客群体,探索从创意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和从产品到产业的多级孵化模式,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产业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