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逐渐上升的金融科技影响力
发布者:普华永道不久前就金融科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作了一次普查,共有超过1300名受访者参与,涉及整个金融行业中负责数字化和技术转型的创新总监、首席信息官和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分别来自71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的125位受访者。
互联网金融这一行业在全球以至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相较之下,传统金融机构显得略为逊色。在全球受访者当中,超过8成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挑战传统金融机构的领导地位。事实上,他们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在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已经稳占半壁江山,而《经济学人》二月份的一篇文章,更表明中国P2P网络借贷的余额,高居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放眼环球,普华永道在过去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近3成的消费者已经倾向使用非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而仅有近4成消费者表明将会继续使用传统金融服务。
面对这一波冲击,传统金融行业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大部份受访者的所属机构已经迅速变阵应对,其中77%的传统机构已开始鼓励内部进行科技创新,当中一半更矢志将科技突破列入机构的核心战略目标。鼓励内部创新能够确保机构上下可以迅速回应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转变。这不止体现在他们心态上和行政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今年的受访机构中已经有3成表明会采用金融科技及相关服务,对比上年同期高出10个百分点,足见传统金融机构改革的决心。
传统金融机构面对金融科技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抗拒。反之,它们正逐渐接纳和学习与各金融科技公司组成战略伙伴。45%的受访者表明已经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对比往年上升了整整13%,而82%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会在未来3至5年间与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些战略性合作虽然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并不容易,但是有助于它们在行业面临重新洗牌时进行创新与突破。某亚洲保险公司的创新及科技总监明确表示:“我们向充满创意的金融科技公司学习,并提供不同的项目请它们完成,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双赢的关系。”
预期,这种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将会优化客户的数字化体验。金融机构也正在集中精力整合旧有系统的数据和相关的移动技术。一旦这些数据能够与金融科技公司的系统接轨,传统金融机构就能进一步在人工智能、生物认证及身份管理等技术上取得各种突破。这些突破不止会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也会增加企业和服务的安全性及便捷性,更有助提升区块链的应用于降低成本。
在各种高科技领域里,我们认为最值得留意的是区块链。这是一种数据信息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共享,从而形成一个可靠的网络。区块链所对应的分布式帐簿技术,能增加资产所有权的追踪和转让的透明度和安全度。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认为交易结算、数字身份管理、支付和资金转行基础设施是区执链是最有价值的领域。此外,区块链在再保险行业内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它能让数据处理更高效,减少理赔疏漏并防范欺诈。据普华永道预测,充分利用区块链能为再保险行业节省20%,相当于50至100亿美元的价值。
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未来三至五年金融业将会出现急促的转变。然而,不论是金融科技还是互联网金融,首先还是要立足于金融的本质。随着中国的实体经济向工业化4.0共享经济演变,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将会成为主流的商业与生活模式,我们能够预期未来新金融服务模式,将包含产品服务、应用场景及智能渠道这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