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的背后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
发布者:一、华为腾讯之争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用户数据归属及使用权引发华为和腾讯的数据纠纷。此次华为和腾讯的数据争夺事件,起因是华为的荣耀 Magic 智能手机通过收集用户微信内容等相关活动信息,来提供餐厅推荐等人工智能服务。事件根本的矛盾冲突点在于用户数据的归属及使用权限问题。腾讯认为,华为不仅获取了腾讯的用户数据,还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华为则认为,所有数据均属于用户而非微信或者荣耀 Magic,其获取、处理数据前已经过用户授权,且荣耀 Magic智能手机也已通过检测,不存在争议。
抢占人工智能发展主动权是事件背后真因。计算力、数据和算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好的算法和模型均以大数据为基础迭代训练而产生,拥有更多的数据意味着企业具备更大的发展优势。当前,腾讯以微信、QQ 等应用汇集的海量数据为基础,依托人工智能的创新技术,逐步建立起在电商、媒体、游戏等领域的技术和应用优势。华为则力图通过打造融合人工智能的智慧型手机方式,完善其人工智能战略发展布局,荣耀 Magic智能手机因具备强大的用户数据收集、处理能力,理所当然成为华为战略推进的重要抓手。
华为腾讯之争恐将引发用户数据抢夺热潮。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的背后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新引擎、发展的源动力,充分挖掘用户数据对于企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至关重要。当前,用户数据的争夺正逐步成为企业竞争的新高地。一方面,相对缺乏用户数据的硬件企业、手机厂商等不会“坐以待毙”,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会不断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获得甚至抢夺用户数据;另一方面,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等,为了夯实产业领先地位,也会采取多种形式对用户数据“巧取豪夺”。
二、华为腾讯之争凸显我国用户数据管理亟待规范
用户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缺位。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均对个人信息保护和用户数据管理做出了规定。但是,上述法律法规相对宏观,尚未明确用户数据的归属权、使用权等核心问题,对于企业关注的用户数据存储、传输、处理、发布、交易、废止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以及数据滥用、盗用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制亦缺乏规范。
用户数据监管常态化机制有待建立。当前,我国的用户数据监管还处于“零敲碎打”的摸索阶段,以针对问题突出、负影响大的用户数据管理问题开展专项行动为主,如针对网络平台普遍存在的忽视个人隐私保护、用户数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四部门于 2017 年 7 月启动了隐私条款专项工作。由于尚未形成常态化的用户数据监管机制,难以对企业形成全面、持久的规范效果。此外,我国还缺乏必要的用户数据监管手段,用户数据管理多以企业自律为主,难以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的监管需要。
用户数据管理标准规范缺失。一方面,我国《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要求》、《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等数据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标准尚未正式出台,企业用户数据管理仍面临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困境。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用户数据的规范管理和安全保护意识不强,针对用户数据管理的企业规范缺失或难以贯彻执行,在商业运营、产业协作等方面多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过程缺乏透明度,“数据属于用户”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三、几点建议:
(1)尽快出台用户数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2) 建立常态化的数据监管机制。
(3) 制定落实行业用户数据管理规范。